“弘扬正能量、奋进新征程”四川残疾人励志宣讲活动在首都高校举行
2025-03-23 11:43:19 来源: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
3月19日至22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弘扬正能量、奋进新征程”四川残疾人励志报告团首都高校励志宣讲活动成功举行。报告团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8所首都知名高校,面向3000余名师生,讲述励志故事,引发强烈反响。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残疾人先进典型的教育引导作用,传递正能量,树立新风尚,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学习先进榜样,砥砺顽强意志,更好成长成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更多青春力量。同时,宣讲活动现场还播放习近平总书记近年视察四川新闻集锦和大美天府宣传片,跟着总书记足迹看四川,以此链接大学生与四川情结,助力招才引智,并宣传党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彰显党的伟大,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残疾事业,关爱残疾人。
本次报告团成员来自多个行业,有老师、作家、快递小哥和青年创业者等,他们虽因不同原因致残,但都身残志坚,历经挫折艰辛,付出百倍努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各自岗位发光发彩、贡献力量。
作为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宣讲团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分团成员,羌族女孩刘敏以“破茧 生长”为题作励志宣讲。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致残后,她一度陷入迷茫,但最终重拾信心,努力学习,获得南京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工作,先后获评“最美大学生”、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等40余项荣誉。她认为人最重要的就是去经历、去沉淀、去蜕变,“真正的破茧不在于挣脱某个具体困境,而是获得持续蜕变的元能力”。
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副教授叶莹以“我的人生‘四逆汤’”为题,分享了她面对人生这场“逆旅”——面对“病重”遭遇,积极接纳自我、向阳生长、终身学习、感恩回馈。叶莹在豆蔻之年因病致残,通过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名中医药大学教师,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基金课题,参编中医类教材、专著十余部。她说:“风雨是成才必经之路。无论命运给予你什么,接受它但不屈服于它。”
四川省人大代表、快递员唐建,他儿时患小儿麻痹症致残,经过努力考上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快递小哥。从最开始送好每一票快件,到如今用真挚服务打动无数顾客,他认真践行“为爱包邮到家”,得到了社会认可,被评为“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四川省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他说“要用双手创造价值,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大放异彩”。他还热心公益,为贫困山区孩子免费寄递公益物资数十万公斤,累计捐款30余万元。
 身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罕见病的作家李晓艳曾因身体行动不便而悲痛欲绝,但永不屈服的个性和对美好人生的希望支撑她与命运坚强抗争,以写作与绘制石版画为依托,勇毅前行、重获新生。她鼓励同学们要“阳光蓬勃、眼含远方,永远以青松傲寒的姿态面对生活”。
四川残疾人艺术团彝族小伙博史尼撒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讲述自己残疾后不断突破自我的经历。上天夺走了他的双眼,同时也赐予了他灵活的双手。他在失败中尝试,在挫折中坚持,通过手风琴艺术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他希望那些同他一样身处黑暗的人在热爱中汲取能量,勇敢地追逐梦想之光。
听力二级残疾人张琳馨大学毕业后发挥专长、大胆创业,创办琳馨钩针编织工作室,大力推广钩针非遗文化,带领多名残疾人通过非遗钩针编织实现增收。她坚信:“我不会因为大多数的拒绝而放弃自我,线就是我的生活,钩针就是我的梦想,我希望能织出不一样的未来。” 
报告团用他们真实经历生动地阐释了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许多师生纷纷表示深感震撼、深受启发。北京师范大学辅导员薛明珠表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无声的力量,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给予这个群体更多关怀。”首都师范大学朱涵洁谈道:“他们的讲述不仅让我重新理解了生命的价值,也让我对‘不可能’与‘有局限’有了全新的思考。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如何用有限的条件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北京语言大学杨紫萱十分感动,她说:“当听到老师们在命运的打击下不断蜕变重生的故事时,我泪盈眼眶,倍感振奋。他们在对抗痛苦的过程中所磨炼出的毅力和意志,使得他们燃烧生命,光照四方。”
 自2023年以来,四川残疾人励志报告团已先后6次走进北京,在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等21所首都知名高校开展29场励志宣讲,共计覆盖2万余名师生,已成为在京宣传四川故事、展示四川形象的重要品牌活动,受到首都高校乃至社会各界广泛好评。